芒市立足州府中心城市定位,着力打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全面贯彻落实省、州相关文件和王宁书记调研德宏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示范市,努力展现州府新形象。

生态田园城市建设与绿美城市创建融合发展。芒市以“绿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示范市为目标,以建设“花果园林城市”为抓手,以“一街一果一飘香,一路一花一景色,一城多植半城绿”为特色,坚持“增绿量、上水平、抓管护、出精品”的指导方针和“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芒市园林绿化格局,最大限度的增加绿量。2022年,建成区内新增种植乔木、灌木及开花植物约1290.04万株,其中:种植乔木类14.85万株,种植低矮灌木及开花植物1275.2万株(35.42万平方米),种植草坪约59.55万平方米,累计新增绿地面积1187203平方米(118.72公顷),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8989130平方米(898.91公顷),绿地率达40.31%。
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芒市以“以人为本,绿美惠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科学绿美”的建设目标,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城市绿地、口袋公园、绿美社区、绿美街区、绿美街道、林荫路、特色树木花卉园八项重点项目,并通过绿化植树、全民共享文明果实等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热情。修补城区路面、人行道4.6万平方米。完成田园大道等7个路段绿化景观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平方米,绿地率增至40.3%。路灯智能化改造885盏,全市路灯亮灯率保持在95%以上。新增停车泊位231个。拆除私搭乱建1.1万平方米,2个无违建示范小区通过省级验收。完成10个老旧小区、495户棚户区改造。

实施芒市大河流域“铁腕清源”行动。芒市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与“美丽县城”建设、疫情防控、民族团结、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紧密结合,从实地氛围营造、新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共同发力,做到一体化推进。开展城区流域污染整治项目,完善城区6条支流沿河截污管道27.9km;改造沿河居民污水出户管网共计625户,完善支路配套污水管网17.7km。完成河道架设截污管8.89公里、完成截污污水口和混流口共352个。完成20条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节点113个。实施了芒市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项目总投资为9261.14万元,已完成约6.158公里,目前正在实施团结大街(阔时路—遮安路段)污水管网建设。实施了南蚌小区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环南路段、西二环段、南蚌路段、芒西线及部分南木黑河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污水管网约6.5公里;污水提升泵站已完成主体建设工作。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魅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民生实事,认真梳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33类实地测评点位,下沉各点位,点对点、面对面指导达标。在全市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打造完成德宏州中医院、芒市三小、新华书店、银塔等实地示范点位。街道(社区)、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点(犀鸟家园)、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芒市广场等点位正在积极推进创文实地点位打造,旨在进一步补齐城市建设的短板弱项,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升城市品位形象。芒市以“五个示范工程”打造为突破口,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在“精准滴灌”行动中,大力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大宣讲、大学习,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新建改扩建城市公厕41座、洗手台363座,提升改造城区11个农贸市场。完成芒市城区两轴六线市政道路修补工程,改造人行道8万平方米,建成地下综合管廊5.7公里,实施一批老旧建筑外立面提升改造,南喊河、板过河景观提升初见成效。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5个2737户,新建雨污、供水管网62公里。重拳整治“两违”建筑、乱停乱放、车辆抛洒、户外广告牌等城市乱象,拆除违建广告牌1.5万平方米、“两违”建筑2.3万平方米、拖移乱停乱放机动车160余辆。在芒市辖区主要路段、汽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以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的文化墙、宣传广告,让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有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积极构建城市宜居家园。
文字:芒市委政研室 普学林
图片:芒市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责编:董书敏 虞有琪
审核:张崇喜